2-24 溃败的厢军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cc,最快更新江山纵横!
大胜关上,宋蒙两军战事胶着,临安城里,如赵维当初所料,也吵得乌烟瘴气。右丞相谢方叔一听说来犯的敌军多达20万,在廷议上就极力主张和谈避战:“陛下,襄阳军不过3万,荆北全军,亦不过8万,纵有地之利,可抗一时,然战事日久,必多生灵涂炭,假我全国之兵以援,则战事消耗过多,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谢方叔主和的言论刚刚抛出,赵葵当即反驳:“谢相此言,我以为,唯四字:一厢情愿!
陛下,蒙古乃蛮族,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铁木真穷其一生,垂涎我大宋之土地而不可得,挥师西征,得万里疆土而不足。其子孙后辈,窝阔台、拖雷、贵由、蒙哥,皆是贪得无厌之辈,自金国覆灭,宋蒙势同水火,战事非谢相三言两语可止。昔靖康之难,民间有言:官不逼民,民何以反?金不侵宋,宋何以战?非我大宋好战,乃不得不战!陛下,襄阳之战避无可避,大宋须倾尽全力,挫败蒙古之气,方得一朝太平!”
左丞相和右丞相,一个主战一个主和。本来就是政敌的两人平时就相互看不惯,这时候更是唾沫星子满天飞,都指责对方误国误民,旬议吵了一上午没吵出个结果,政事堂里,两人裹带着吴潜、董槐、丁大全、贾似道等几个参知政事也吵翻了天。不过在政事堂的几个参知政事中,贾似道这一次站在了赵葵的一边,一力主战。
贾似道去年还是荆湖北路的安抚制置使,荆北路屯驻大军和路下各州府官员,很多人都是他的心腹,像鄂州防御使吕文德、制置使司参议李庭芝、水军都统制张世杰都是贾似道提拔上来的,所以他不可能支持谢方叔,这样等于是坐视蒙古攻下襄阳,襄阳一破,整个荆湖北路都是忽必烈的囊中之物,他辛辛苦苦积累的政治资本就会损失掉一大半!
可是荆湖北路不是丁大全的势力,他升职到朝廷中央之前,曾在饶州担任过通判,又当过建康知府,这些地方都是他的政治资本。这一次,丁大全与贾似道的意见不同,他站在谢方叔的一边,主张与蒙古人和谈。他心里很明白蒙古人不可能一点好处得不到就罢兵,至少要求大宋割让襄阳,到时候他只要说服朝廷同意,襄阳割让之后,朝廷为了重新建立对蒙古人的防御,只能选择加强荆南、江西、建康等地的兵力,这等于是增加丁大全手里的政治资本,至于蒙古夺取襄阳之后,对大宋有多大的威胁,呵呵,关他什么事?
朝中重臣连续吵了几天,越吵赵昀的心里越乱,今天觉得赵葵一派有道理,明天又觉得谢方叔一派更理智,本来还有自己的判断,结果后面他也没有主见了。赵昀这个皇帝很会玩平衡之术,这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子,而是宁宗皇后杨桂枝从宗室旁支之中找来的,所以登基之后的前10年,朝政把控在权臣史弥远和太后杨桂枝的手里,直到史弥远死了之后他才亲政,所以他对朝廷各势力的均衡很是看重,不想看到任何一方独大,以至于赵葵的相位稳固之后,提拔了与他政见相反的谢方叔为右丞相。
如今赵昀可谓是自食恶果,一味追求臣子的势力均衡,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看着下面一帮大臣在廷议上肆无忌惮地对骂,赵昀实在忍不住了,一手重重地拍在面前的桌案上,站起来说:“够了!都给朕住口!你们吵了这么多天,吵出什么结果了没?”
赵葵和谢方叔两人吵得声嘶力竭,都九月的天气了,两人皆是满头大汗,听得官家发火了,两人也不好再高声争吵,朝堂上一片沉闷的气氛。赵昀气得浑身发抖:“你们就没有个万全的对策吗?朝廷每年给你们高额的俸禄,如今大军压境,你们成何体统?!”
“陛下,万万不可与蒙古胶着于战争啊!”谢方叔用尽最后的气力上表陈情。
赵葵年纪终究比谢方叔大些,此时已经完全没有气力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朝龙椅上的赵昀摆手和摇头,以示否定谢方叔的主张。此时大庆殿的黄门值守走上来禀报:“陛下,禁军校尉杨镇殿前候命,向陛下复旨!”
“杨镇?唔……唤他进来!”赵昀有些疑惑,保护公主是皇后发出的懿旨,杨镇要复旨的话,找入内内侍省转交就是了,怎么跑到大庆殿上来了?
杨镇走进大庆殿,躬身参拜:“末将禁军校尉杨镇奉皇后懿旨保护公主,幸不辱命,如今公主平安回宫,末将已向内侍省复旨。”
“杨校尉平身,你既已复旨,又来大庆殿作甚?”赵昀问。
“末将转交太子殿下家书,并且向陛下请罪!”说完,杨镇单膝跪地,双手将赵维在襄阳交给他的信函呈上。
“什么太子的家书?太子人呢?”赵昀从内侍的手中接过信件,一边拆一边问。
杨镇说:“末将带公主离开襄阳的时候,太子殿下执意留在襄阳,抗击蒙古敌军,末将劝解无果,拳脚上也不是太子的对手,没能将太子一同带回来,特来向陛下请罪!”
“什么?!”不只是赵昀,廷议上的所有官员均是大吃一惊,赵昀连忙打开信件,信纸上只有一首诗,这首诗读完,赵昀心里是一阵恐慌:“传旨枢密院和殿前司,立刻发兵增援襄阳!”
“陛下,不知调多少兵合适?”枢密副使吴潜问。
“能调多少调多少!不惜一切也要保住襄阳!”赵昀大声喊道。
“陛下,战事不可轻开啊!”谢方叔仍然在做最后的挣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