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吃醋的小梅无聊的闲事 (第2/2页)
王招艺再次回头,谁说的算,就照谁的反。
谢地主说,那你说咱这满洲国谁说的算?
王招艺没有回头,谁拿枪谁说的算?
谢地主接着说,那你说他们能成吗,
王招艺很长时间才做出回答说,你往前看。
谢地主看见柳河县进城的边上有人拿着枪进行搜查。
两个人到达柳河县办理了户口簿,户口簿上记录的非常详细,家里都有什么人,多大年龄,什么关系,什么工作。
完事之后,王招艺又进了一些货,他们往回走。
谢地主接着来时候说的话,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吗?
王招艺沉默了一会儿,边赶车边点了一支烟说,你看到最近满洲国新发行的钱了吗?
谢地主说,看到了,我也有。
王招艺说,咱们都是读书人,你看到上面写的字了吗?
谢地主说,是日本人印的。
王招艺说,你知道我下去收货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吗?
谢地主说,怎么说的?
王招艺前后左右看了一圈,重重的吸了一口烟,又吐出来说,日本人拿他们印出来的纸,来换我们的铜钱和银元,购买我们的粮食,时间一长,他们有铜有银子,有粮食,而我们只有纸。
所以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这钱,谢地主说,这是那些人造反的原因吗?
王招艺说,我不知道,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可不咋得意这帮人。
谢地主说,谁得意,是你得意还是我得意?我家老三说了,那帮人是专门反对日本人的,都是一些不要命的人。
王招艺今年的生意特别忙,倒不是因为他卖了多少货,而是因为满洲国发行的钱一开始老百姓不认。
大部分人都会用粮食去换货,这让王招艺挣了两面的钱。但别人可以不用,他必须用,因为有的商铺已经开始收新钱了。
所以王招艺除了进货和卖货之外,经常还要去换钱。
整个一个春天到夏天都是如此,到了秋天,老百姓已经渐渐适应了新钱。
王招艺做生意要交税,而老百姓种地也要交税。交税的钱是用新钱来计算的。他和谢地主并没有将自己手里的钱全都换成新钱,而是大部分留了银元,就是将来换不了了,银子到什么时候都值钱。
秋收到了,民国二十二年柳河县依然是丰收,每年秋收的时候,王招艺都不是很忙,只能靠早出晚归卖货,但是他从来没有停过。
今年小梅说什么也让他停几天,把地收了,去年就是老李家和老周家帮忙收的地,也不能全靠人家,何况自己家还有驴,还有车。
自从去年小梅种了五亩地,秋收打回来粮,冬底跟谢地主四六分账之后,还剩了一千多斤粮,税钱没有多少?
要是一般的人家这些粮连吃带卖,到年底肯定是不咋够。
但王招艺做生意不打粮也能活。有了这一千多斤粮食,一年的口粮根本就用不了。秋收耽误几天,也不赔账。
他第一次来到自家地的时候,发现这块地足足有1000多亩。特别平坦,在柳河县和谢家堡子中间,谢家堡子100多户佃农,大部分都在这块地里有庄稼,种的基本上是玉米和黄豆。
虽说他家种了五亩地,但是可没有几根垄,因为这块地的垄头子特别长。
他家东面是老吴家,吴大他家是九亩地,西边是老白家四亩地。
王招艺他家五亩地在中间,三家种的全是玉米。
玉米杆已经被放倒扒成堆,大家坐在地上,从玉米杆堆里往外扒玉米扔在一边,最后用车拉回家。
干活嘛?大家也是乐意凑个热闹,所以大家扒玉米的速度差不多少?王招艺家的两个孩子领着老白头的孙女在地头玩,因为她只有三岁。
他没干过这活,没到半天手上就磨起了水泡,每扒一穗玉米都疼的龇牙咧嘴。
倒是小梅虽然比不上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但比王招艺还是要快的多。
中午休息,三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饭。
看到王招艺手上的水泡,老白头咬了一口大饼子边吃边说,王老板,你是生意人会算账还识文断字。
挺有钱还种这地干啥?虽说剩点粮,去了种子,再耽误你点工没差多少。
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有点干,喝了一口水说,拿水我手里的水泡都疼,我也不想种了,可小梅不干。
老白头咬了一口咸菜,接着说,不种就不种吧,你要是不种,明年我跟东家说,这五亩地我种。
吴大媳妇放下手中的大饼子和咸菜说,那可不行,今年春天我就跟东家说好了,我家左右两边要是空出地来,那得可我家先种。
老白头阴沉的脸色说,侄媳妇这你跟我抢啥,我家除了这四亩地,剩下的全是山地和沟地。
你家地最多,光这块地就九亩,过的已经够好了。
吴大媳妇说,白叔话可不能这么说呀,我家地是不少,可没有做工的呀,全指着地。
你家地少,可你儿子不也在东家那做长工吗?再说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啊。
老白太太插嘴道,啥叫先来后到啊?你跟东家说了,我还跟东家说了呢。咱们东家谁不了解?从来不提前应事。
杨快腿的五亩地空出来之后,得有十个人跟东家说,最后谁种着了?
这是王老板种换一个人我能让?王老板要是不种,这地就必须我种,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最后饭也不吃了,站在那吵。
小梅在劝架,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喝着水,边看他们吵架,把手里的咸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玉米叶子上,这条咸鱼实在是太咸了,但不管这条咸鱼有多咸,都没有旁边这两个站着吵架的人闲。为了一些没有影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2023年9月14日
辽宁省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