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诸侯皆叛(1)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cc,最快更新乾坤已定!
就在赵氏为修建晋阳城忙里忙外时,中原政局陡然生变。
一向是晋国忠实拥趸的鲁国,与郑国讲和,并与之结盟,共同事齐。
要说鲁国与郑国中间还隔着曹卫两国,为何会结怨,又为何会解怨?原因都在晋国身上。
五年前,鲁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郑国,并取得郑国匡邑,由此与郑国结下梁子。要说为何三年前不和解,两年前不和解,偏偏此时和解?粗略一看,估计和赵鞅接纳阳虎有关。
毕竟,阳虎在鲁国掀起的惊涛骇浪差点颠覆了“三桓”多年辛苦经营的事业。阳虎逃到齐,齐国虽对鲁有绝对的国力优势也没收留他,宋国也不敢接收这枚祸患。到了晋国,收留也还罢了,赵鞅还对其委以职事,明摆了是不把鲁国放在眼里。
身为中军佐,赵鞅的地位仅次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中军将。他的行为并不仅仅代表他欣赏阳虎,不拘一格吸纳人才,他的身份使他对阳虎的任用带上了浓浓的官方色彩。
就这样,自鲁僖公执政以来,唯晋国马首是瞻的鲁国,终于走向了晋国的对立阵营。一百六十年的忠诚,经不住反复试探背弃,以决裂告终。
鲁国的倒戈,壮大了齐国的称霸联盟——齐、鲁、郑、卫一起,手牵手,心连心,在对抗晋国的路上相互扶持。
仔细算下来,齐国联盟的形成,士鞅和赵鞅都功不可没。
要说诸侯的背叛,跟七年前的“召陵会盟”密不可分。“召陵会盟”召开的目的本是为了召集诸侯结成联盟共同伐楚,替蔡侯报复楚国不义。最终,因中行寅向蔡侯索贿不成,士鞅回绝了蔡侯的提议,盟会只得草草结束。从此,晋失诸侯。身为执政及会盟的主持人,士鞅罪加一等。
至于说郑国背弃晋国,有晋国的原因,更有郑国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经过“柏举之战”,楚国被吴国重创,正在修复元气,无心中原事务。另一边,晋国的“六卿”摩拳擦掌的忙着在各自封邑收拾人心,小试牛刀,公室权力比从前更微弱,也无暇顾及诸侯国的取舍。
于是,瞅得机会的郑国便四处兴风作浪。先是灭许,接着是在周王室眼皮低下动作频频。
至于卫国和鲁国,赵鞅之所以“失策”,归根结底是把赵氏家族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做出的选择。事难两全,既要维系晋国的霸主余威,又要成就赵氏的威望,两者只能取一。
从鲁国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跟郑国和解,除了外因,还有内因。
阳虎离开鲁国后,鲁国的内部并不太平。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身为宰邑的阳虎竟能以一己之能把“三桓”逼至悬崖边,甚至差一点改写鲁国的政局,给了鲁国现任家臣们许多激励启示。他们将阳虎视为励志偶像,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他们蠢蠢欲动,幻想一飞冲天,反客为主。
说到这,有位掌管马匹的马正忍不住前来现身说法。
要说他之所以能从名不经传的养马人走到台前并被史册记载,还要归功于“三桓”的提携。
这次的主角不是最有权势的季孙氏,而是叔孙氏。
六年前,叔孙氏的宗主叔孙不敢病重,此时继承人未定。叔孙不敢没有嫡子,只有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