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入城 (第2/2页)
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李琮,看自己的师兄有心魔,而自己的伯父却在打哑谜,算了想不通就不去想。
发觉李琮的变化真的很大,如果是以前他觉得委屈才对,可现在这没心没肺的样子。。。其实也不错,最少活得快乐。
厨子把饭菜端给韩斌,希望他能多吃些,这个年纪应该是最能吃的时候。
厨子姓王,老好人一个,之前李琮把他派去韩家学厨,韩斌还曾指导过他,也算熟人,见韩斌这几天吃的少,便留下来开导他。
“王叔您费心了,我没什么胃口。”钻牛角尖的人总是比较省米饭。
“你叫了声王叔,就得听叔的,把这些都吃了,想婆娘了吧,你家也是大富之家,还怕娶不着婆娘?。”
王厨子占起了便宜,不过也对,谁叫韩斌无官无职的,王府的厨子怎么也算半个官身不是。
知道王厨子是好心在劝,便在喋喋不休中吃完了晚餐,王厨子见他吃了,也很欣慰,他这两天总在想,是不是自己厨艺太差,这让他很受伤。
“王叔,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这话问的就像是在问:“你幸福吗”?
“为啥不满意?在王府当厨子,有吃有喝的,就是没个婆娘就这不满意。”
王厨子拿起韩斌喝剩的酒,给自己倒了一杯,他想起自己去世的妻子和早夭孩子,有些黯然的抿了一口。
片刻的无声后,王厨子振作精神说道:“让公子见笑了,没有婆娘再取一个就是,再生一堆的娃娃,把我的手艺再传给他们,就没啥不满意的,你说是吧?”
韩斌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他的不幸,没有接话,只是给了个鼓励的眼神。
王厨子酒劲上来,话也变多了起来,从往事到糗事都说了个底掉,韩斌偶尔也插上两句,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韩斌在不知不觉中也和王厨子说了很多,包括前天的战事,和自己心里的郁闷。
不知是不是已经开始接受这个时代,接下来的路途中韩斌思想负担少了,不时的和李宪叔侄天南海北的瞎聊。
李宪和韩斌认知中的王爷有很大的不同,四书五经是他必修课,时政、宗教、地理、天文也是张口就来,往往引经据典,让半调子韩斌佩服不已。
高三丈余,厚约十丈的洛阳城墙,比起后世的遗址更加的壮观,见证了多朝战乱的城墙下,不知埋下了多少英魂。韩斌抚摸着修缮了无数次的城墙,似乎想感受它的过往峥嵘。
虽然周韩两家在洛阳也有商号,可对于韩斌却有些陌生。
告别了李宪等人,韩斌就绕行入城了,毕竟他无官无爵,不能走龙光门。
“承包洛阳城墙建设的土方老板一定赚疯了吧。”
看着这个连绵数里,夯土版筑的洛阳城墙,韩斌想起了前世那些挥金如土的土方老板。
韩家商号的管事一早就在城门等着自家的少爷,见到这个抚摸着城墙流口水的土包子,老方一时间都想转身就走。
“少爷,您一路辛苦了。”老方为了阻止自家少爷的丢脸行径,只好立即上前打招呼。
洛阳城南对伊阙,北依邙山,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水贯穿其间,城内坊市横纵相通,一里一坊,谓之里坊,四四方方的如同棋盘。也有例外,比如洛水以南的两排里坊就是半坊。
城内有三个主要商业交易场所,西市、南市、北市,其中南市面积最大,坐落于洛水旁,临近码头的南市,也就成为了大型国际交易市场。
韩家商号就位于南市北面的通利坊,南市周边也尽是商号。
或许因洛阳商业发达的原因,临街建筑多为砖墙木构,木构部分的斗拱、柱子、房梁,诠释着力与美的结合。
古时的木匠以使用钉子为耻,榫卯部位的接合几乎达到了苛刻地步,不细看还以为木头本来就长成了这个形状。
墙砖与房梁也紧密贴合,也不知道古人是怎样避免主体,和砖体沉降问题的,要知道他们可没有精密的观测设备。
从细微处估计整体工艺,这是韩斌在建筑行业养成的习惯,从城墙到民居,古人的智慧让这个一级建造师惋惜不已,后世的洛阳在战火,和历史的变迁中损坏了很多。
“少爷,少爷,一路舟车劳顿请先上楼休息,晚饭好了再叫您。”老方以为韩斌是过于劳累,所以才四处环顾,目光呆滞。
闻声后韩斌才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应了声就随老方去了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