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侠侣魔剑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cc,最快更新龙山明月刀!
第九十八章 渡桑干拜始祖赋诗女神庙 过灵山访圣母着魔青龙剑
洛阳通邺城有宽敞的驿道,马车飞驰仅三日功夫,就到了邺城,太子住进了大魏在邺城的行宫,邺城条件要比洛阳好得多,安顿下来后,圆圆便拉了南雁去找延龙和宛香,延龙每天去教军场操练人马,因淮北四州军士对骑马和陆战技术适应能力低下,大帅命他苦苦操练,培养水军,同时在漳河内造铁皮战舰,准备渡江南下,而宛香每日陪父母,除伺候起居外,便读书练字,做女工针线,圆圆来邀,去宫里玩,心里十分高兴,辞过父母,便到宫内,每天与格音,南雁等练琴写诗,太子处理完了公务,也来后宫与众姐妹游戏休闲,最令太子心驰神往的就是宛香,体态苗条姿容秀丽,文雅大方,聪慧善良,与宛香在一起,说话不够,游戏做不完,读书念书更是没完没了,太子从内心喜欢上了宛香,于是他请来叔王,向皇帝请示,诏宛香进宫,封为太子妃,王爷赶紧命人填了奏表,报呈皇上和皇后议定。
现在太子元恪在政治上很不如意,也很矛盾,很烦恼,赞成迁都与反对迁都,把他搅得无所适从,朝中两股势力此起彼伏,有的曾经反对迁都的,到了新都城领了封地,财富迅速增长,反而支持迁都了,唯独留守平城的老王爷反对,一到平城就不让太子南下,国家仿佛撕裂了一般,所以,太子就想沉浸到温柔乡里,闻香恋玉,把烦恼抛到脑后去,宛香正是他此刻最大的渴求,美丽知性,温婉可人,有了宛香,他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凶险,政治的无情和美人的温顺,让谁去选择,都是一样的结果。
宛香是绝顶聪明的姑娘,她虽是名门望族,却有江南小家碧玉的气质,也有太行燕山的豪迈热情,奔放干练,所以对太子投来的橄榄枝,她欣然接受了,两个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很快坠入爱河。她比太子大三岁,但阅历却比太子丰富的多,对大魏朝廷的政治风云和宫里的宠辱斗争,她保持着谨慎和冷静。和太子在一起,她总是温馨典雅,如胶似漆,像两个粘豆包粘在一处。
然而,这样不带任何名利的纯情纯性交往,却仍遭到了来自身边人的嫉妒,南雁见宛香用芳心俘获了太子,心里老大不快。加之半脸巫从中挑唆,她居然也想向太子插一腿。于是,在太子与宛香交往之初,迁都刚刚启动的时候,除了王爷们鼓动太子北行外,南雁也在一边敲起了边鼓。她鼓动圆圆,劝太子回平城去,妄想借机会勾引太子殿下,元恪起初对南雁没啥感觉,但南雁劝他回平城,正中了自己的下怀,因为洛阳天太热,对汉话他说着也吃力,北方王爷们多次奏请皇上,请太子北还坐镇平城。于是太子便上奏文帝,请求北还旧都。孝文帝一门心思推进改革,从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全方位改革旧制,他多希望太子能和他同心同向锐意革新啊,可一听太子请求北还,就感觉他不争气,都城的富庶和中原的广阔都没有草原吸引力大吗。
太子请示几次,文帝没表态,南雁和圆圆为了督促太子北上,居然让六镇上书,又提出了迁都的弊端,新都建成这么多年,还有人反对迁都,这就引起了文帝的警觉,文帝一狠心,废除了太子储君地位,从此疏远了太子,宛香知道这是太子上了慕容雁和鲜卑旧贵族的当,多次与玉昌和玉龙商议,帮助太子转变思想,不断和父皇统一改革方向,在适当时候恢复了太子的储位,元恪在文帝心目的地位又一天天重要起来,大魏朝政出现的裂痕,通过玉龙兄妹感情疏通,有了些转机,但保守和改革的势力却不是感情能左右的。迁都与改革,最大的悲剧人物就是这位左右摇摆,被新旧势力绑架的太子,这也注定了宛香爱情的悲剧。
玉昌众人在龙山住了两日,蔷妤便来桃花溪与玉昌、玉涵辞行,她想带几位族人回草原去,玉昌、玉涵再相挽留。蔷妤执意要走,玉昌实在难以割舍,只好陪了玉涵送蔷妤到山下,蔷妤让玉昌止住脚步,把图昌抱上马鞍,然后自己也飞身上马,对玉昌和玉涵、莫愁等众人一一谢过。然后辞别众人,打马扬鞭,一路向北进了崇山峻岭。之后,众人再也看不见蔷妤身影了,方回龙山。
又住了一日,玉昌因朝中军务来催,只好辞别老夫人,保昌堂完全托付给尚义管护,老夫人由春红侍奉。然后众人一路赶赴平城,途中玉昌首先带玉涵众人,来到家乡太白山下,拜访了老房和祖坟,众人在老家特地宿了一夜,然后又西行,来到阳原县内一个小山村,泥河湾,在小村的村北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庙,庙内塑一尊女神像,女神像高颧骨,圆脸堂,厚嘴唇,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珠是两颗绿色的玉石,女神像神态安详和蔼可亲,在女神像的脚下,供着一枚头骨,不知是什么含义,玉昌等见了女神,纷纷下拜,在如此偏僻的小山村,有这样一个女神庙,颇感奇怪,于是玉昌忙请来当地三长,仔细询问由来,三长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甚明白,但也听出了大概。
原来,泥河湾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墓葬均是石砌棺木,石棺内安葬着单人或双人尸骨,在石棺墓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积石祭坛,祭坛出土了很多的玉猪龙,于是人们推断,这里是黄帝部落的活动所。因为只有龙,才是黄帝的象征,此地距离涿鹿几十里地,涿鹿有黄帝城,在涿鹿大战,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因此这里的墓葬是我们的祖先黄帝。女神是黄帝的元妃螺祖。螺祖教人经文纺线织布,而被人供奉为女神圣母,神像下面的头骨是石棺内最中间的石棺里尸骨的头骨,这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众人听了黄帝葬于此,无不敬仰膜拜,于是玉昌让三长领了,在神像面前点燃香柱,三拜九叩大礼,叩拜始祖黄帝,拜过起来,三长又带众人浏览了庙内壁画和古墓葬点,其中有一座石棺,是一男一女,两具尸骨,男女手臂相抱,静静躺在石棺内,神态安详,三长说这是一对老夫妻合葬在一起,看到这个石棺的男女主人,人们纷纷被他们白头到老,生死相依的爱情所感动。三长说:“我们的一夫一妻制,终生相伴的制度,在黄帝时代就很盛行了,我们向众人开放展示这些墓葬,就是传扬我们的始祖文化,传扬我们最伟大的爱情。”
听了始祖的故事,看了祖先的尸骨,玉涵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桑干水畔泥河湾,夫妻合葬骨相搀。
神女庙里拜始祖,爱意忠贞水绕山。
众人拜过神女庙,又沿了桑干河一路上行,这一日到了灵山脚下,玉涵玉昌商议,上灵山拜灵山圣母,感谢恩师多年的教导扶助之恩。于是玉昌从山下备了厚礼,一路上山,来到百花洞外,侍女一看是玉昌玉涵来拜恩师,立即引领来到洞内,拜见圣母,灵山圣母见玉昌玉涵双双到来,也下了殿迎接,玉昌玉涵赶紧上前扶住恩师,将恩师大人扶上逍遥椅,然后俯身跪拜,圣母又赶紧相牵,灵山圣母见一对徒儿文武高强,感情深厚,非常高兴,忙让人特地备了酒菜,款待爱徒和众人。玉昌玉涵带了众人,轮番向圣母敬酒,圣母见众人到访也是难得热闹,于是问圣母大魏何时能统一华夏,圣母笑而不答,只是言道:“玉昌,现在你已经封侯拜帅了,如此年轻就已经位高权重,这是大魏重用人才的好兆头啊,大魏统一了北方,又迁都洛阳,把统治重心转移到了中原,虽说统一尚待时日,但南北统一,而且最终是由北方统一南方是大势所趋,尔等只要勤奋努力,苦练文治武功,统一大业必是尔等之功,若论统一者为谁,以为师看来,他日统一,必为杨家。此为天机,不可泄露。”众人听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玉昌,玉昌一听,感觉圣母恩师这是有些喝高了,说的胡语,自己哪有那等功夫完成统一大业,但统一是自己心中最伟大的梦想。于是,众人再拜恩师:“为了统一中华,我等必效死力,终生报国,感谢恩师培养之恩。”
次日,圣母又把玉昌玉涵单独叫入洞内,让玉昌练了枪法和剑法,又让玉涵与玉昌共同以比武形式,演练了枪法和刀法,圣母看了,两人刀枪套路纯熟,喜在心里,玉涵因前些时日在洞内刻苦研习,刀法长进很快,玉涵武功力度逊于玉昌外,套路功夫远在玉昌之上。为了提高玉昌枪法技能,圣母又反复指点枪法变幻规则。一边教习,一边提醒玉昌:“你小小年纪,便因战功封了侯拜了帅印,这中间有白云仙人神力相助,也有玉涵危难之时及时扶持,征战之中,许多大将强将已被你斩于马下,但战场上有诸多不确定性,刀剑不长眼,稍不慎就可能被敌击中。因此,今日为师除让你练好枪法外,再练习一下青龙剑法,青龙剑和明月刀是你二人用生命铸成的,刀剑合击,必将所向无敌,但要切记,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法力刀剑并举,因此举杀伤力太大,有损阳寿,另外,三十六种阵法,我已教导了玉涵,你们在家中便可演习。现今,趁以胜莫愁夫妇也在,我们铸器者与使用者一块,把刀剑习性研习通透,他日上战场,天下无敌,为师我也就放心了。”
“太感谢恩师了,徒儿终生不忘恩师教诲。”玉昌玉涵拜过恩师之后,两人先共同练习了一遍刀剑合击的套法。然后,玉涵叫来于以胜莫愁桐,让干以胜分别讲了两件兵器的习性,同时,干以胜又结合两人在战场经历,针对出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尤其在两人劣势上,提出了改进意见。之后,两人又共同练习了一次,圣母下了大殿,从身边兵器架上随手拿下一条镔铁狼牙棒。与玉昌玉涵对战,让玉昌玉涵联手封住棒头,分别教玉昌如何用剑出击,玉涵如何用刀击敌,演练数次,玉昌玉涵刀剑指处,寒光闪闪,百步外出击,刀剑落处,击石石开,击木木断,圣母教了两日,玉昌玉涵感到功夫增强很快,但也累的腰腿酸麻,手上脚上长了血泡了,圣母看了玉涵手中的血泡,这是徒儿内外力未能合一,外力作用虽然有了强力,但还不持久,要相内外力贯通。你二人还需内外力传导互换。三日内将内功传给对方,内力交换后,作战之时方能内外力并用,久战也不疲惫,万众之敌,你二人也能从容击破。于是,圣母又在百花洞内筑了只容两人打坐传功的仙台,从辰时两人上仙台传导,掌对掌传,脚对脚传,三日不断,传导过后,下了仙台。两人顿觉臂力无穷,刀剑并举,再无酸痛之感,阴阳内力已合二为一了。
众人在百花洞由圣母教习武功,转眼又过了半月时间。功力套路均有长进之后,圣母感觉众人功夫都炼得炉火纯青了,知道玉昌他早已归心似箭了。于是把两位徒儿叫到跟前:“玉昌、玉涵你二人在百花洞研习武功,前后已经历了十年光景,在大千世界,能够受仙人指教十年的习武之人是很少见的,今日炼成神功,是为了民族的融合,华夏一统,一定要珍惜功法,报效国家。下山之后,你我师徒再见,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玉昌玉涵又连连叩拜恩师,感恩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圣母扶起两位徒儿,都快而立之年了,怎么还像个孩子啊,一挥手,让他们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