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针锋相对的两人 (第2/2页)
这一切都说明驻港日军应向中国军队投降,中国收回香港是理所应当的。
在接到盟军的一号受降令后,蒋即任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为接收广州、海南、香港等地的受降官,并命令张发奎的新1军和13军执行香港的受降事宜。
张发奎接此命令后,即将新1军和13军集结于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做好了收复香港的准备。
对于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英国政府表示拒绝接受,诡称战区不能覆盖主权,明确表示拒绝中国军队在香港受降。
8月13日,英国三军参谋长向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蒙巴顿下令:由英国太平洋舰队执行重占香港的任务。
据此,英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少将夏悫率领一支特遣舰队开赴香港。
为配合海军的行动,英国还从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派出了大约一个师的兵力前往香港。
英国人很清楚,在中英关于香港归属的斗争中,美国的态度是很重要的,美国的天平倾向于哪一方,香港就归哪一方所有。
8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致电杜鲁门总统,表示英国不能接受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强烈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让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
此时一心准备挑起内战又寄希望于美英支持的蒋左右为难。如若此时出兵香港,必然会与英国发生冲突,从而失去英国的支持。
于是,蒋连续两次声明中国无意于以武力收复香港,希望(收回香港)这件事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他还向美国派出了使节,去寻求美国的支持,幻想通过美国的干涉来实现香港的回归。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是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想通过此举来鼓励中国政府继续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同时,也趁机瓦解英、法在远东的殖民体系,以便进而将英、法势力挤出远东,并取而代之。
因此,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曾敦促英国在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中国控制之下的一个国际自由港,但遭到了邱吉尔的拒绝。
德国投降后,美国同前苏联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这场关系美国切身利益的争斗中,美国需要英国的支持。
因此,在香港这个问题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与罗斯福当初态度相反,杜鲁门支持英国重返香港。
他通知麦克阿瑟:“为了更顺利地接受香港地区日本军人的投降,须将香港从中国战区的范围内划出来。”
既然美国不希望中国收回香港,正乞求美国人帮他打内战的蒋只好从命。但在放弃香港之际,蒋还想给自己争点面子。
8月20日,他在致杜鲁门电报中改变了要求收回香港的初衷,仅要求“在未来的受降仪式上,驻港日军应向中国方面的军事代表投降,美国和英国均可派代表参加这一受降仪式。
在受降仪式后,英国人将在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授权下,派遣军事力量在香港登陆。”
令蒋意想不到的是,美国人连这一点面子也不给。
杜鲁门在给蒋的回电中表示,“美国不反对一个英国军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蒋不得不表示“愿意授权给一个英国军官,让他去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同时派一名中国军官和一名美国军官赴港参加受降仪式。”
然而,英国政府拒绝了蒋的这一要求,只同意中方以“见证人”身份派一名代表参加受降。
英国人步步紧逼的嚣张气焰,使得蒋感到脸上无光。他告知杜鲁门,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他都将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身份,任命夏悫作为他的受降代表,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他还表示,一方面要尽力避免与英国在香港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打算以武力来抵制英国人在中国战区之内所采取的行动。
中国方面的态度是英国人所始料不及的,国民党在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屯兵两个军的现实也使英国人感到不安。
为了能重返香港,他们不得不接受蒋的建议,同意夏悫同时代表英国政府和蒋介石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1945年8月20日,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开来的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大摇大摆地在香港登陆。
9月1日,夏悫以香港英军司令的身份成立军政府。
同日,蒋派遣的军事代表团也抵港,与夏悫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
1946年5月1日,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囚禁3年零8个月的前港督杨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