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2/2页)
“你可以有策略地做,在中原国家的边缘居住下来。建立稳定的住所,以此为根据地慢慢地靠近他们的地方,常施恩惠、教导戎狄,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比中原人更难接受教化。”白袍老者说。
“要是那样的话,还真的是有许多土地啊!燕国北部,晋国北部,秦国西北、西南部,齐国与越国交界处,越国与楚国交界处,楚国广阔的南部边境……不仅仅是这些国家与戎狄、蛮夷部落的交界处,就是中原国家的交界处,也有许多荒地河滩、荒山野岭,没有人去开垦。”孔子一边数算着,一边想象着那些地方的地貌和风俗。
“这些地方,开垦了就是你的土地,这些住在山林河滩的人,教化了就是你的百姓,如果像舜那样服侍,一年就可以成为村落,两年就可以成为城镇,三年就可以成为都市……”老者道。
“您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眼目,我过去只知道要得到地土需要君主的封赐,没想到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合理的获得土地。”孔子说。
“合理的获得土地不仅这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请您再赐教!”
“还可以拿物品换,还可以用银子买。”
“用银子买?那么这个国家的基础是用钱买来的。我一向不主张用财利来达成目标,我看利和义是对立的。”
“利和义不应该是对立的,财富是中性的,和利对立的是人对财利的贪婪。人对财利合理的追求,应该是值得鼓励的;人对财利合法的使用是不违背义的,财利若为义而使用也是神圣的。任何东西为义效力都是神圣的。”
“您说的对!可是在我的学说里常常把利和义对立,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会影响后世的!”孔子说着,紧张起来。
“对于学说来讲,把利和义对立是错误的。这种对立会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在华夏大地,恐怕这种利与义的对立,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过,这种利与义的对立就让它保持着好了,这样的对立,会让受教育的人在明面上始终追求义,追求财利始终不能放在一个高大的台面上。财利本身可以为义使用,但是人本性追求利,不喜欢义。人们会打着行义的幌子,公开的,毫无顾忌地谋私利。如果是那样的话,将来,华夏大地上,有些政权可能真要建立在财利的基础上了。那时,就不是道借着人掌权,就会是金钱借着人掌权。财利与道义的对立,把财利贬低到一个地步,它始终不能在华夏掌权。即使后世,人性继续堕落,以武力和权谋不合法的夺取王位,只要金钱还在道义的对立面,人们不敢公开的用金钱收买政权,金钱就不会掌权;那些夺取王位的人,还在道义的掌管之下竞争,得道者胜出,失道者败亡。这种竞争还能保证道义掌握政权。这种利与义的对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小的,人们还会根据需要自动地谋求财利;正面的影响是大的,这保证了不让金钱掌控政权。”白袍老者侃侃而谈。
“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的学说存在瑕疵,给后世带来不良影响,今生不能让我实现建立理想国度的愿望。您带给我亮光,让我看到视野之外的真相,在我这里,漏洞得到弥补,错误得以修正,得闻真道,死也甘心!只是还有些遗憾,如果我早一些听闻真道,如果我的生命不是临近终点,如果我还有三十年的寿命,那真是可以建立起一个理想国度啊!”孔子满怀遗憾地说。
“你也不必抱憾,你的一生基本上都在竭力追求道,又诚实地照着所知道的遵行,也不断地教导人,辛勤地整理经典,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道理。你的学说当中的瑕疵会有后人不断的修正,漏洞会有其他各家补充。将来会有诸子百家的学说互相补充,如果有人谦卑地受教,就会集众家之长,弃众家之短,这样就接近道了。不过,后世的人会越来越骄傲,以自己所看见的片面,遮挡别人看见的那一面,以至于不能就近道的全貌。只等到若干年后,真道化作肉身,来到人间,让人看见真道的全貌。谦卑接受的人,眼睛要被开启,可以看到更多更多;耳朵要被开通,听的更准,更清;心窍得着开悟,可以明白的更高更深!”白袍老者的话里有对孔子的安慰,也有对后世的预言。”
孔子静静地听着,见老者不再说话了,急忙说:“请您再将这道更多地讲给我听!”
老者看看躺在榻上的孔子说:“你身体衰弱,已经累了,休息吧,明天晚间我再来和你谈论。”老者说完就准备离去。
“不不,我不累”孔子连忙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教导,先生给我的引导,让我不断领悟,如旱地遇甘霖,这样的受教,即使让我站着,我一点也不会觉得累,何况还是躺着。”
“休息吧,明天这个时候我还会过来。”白袍老者说完就离去了。